地产商自渡
文/乐居财经 许淑敏 在短短八百多字的发言中,孙宏斌向投资者的一段诚挚道歉,令人印象深刻。他在会上反思到,此前“追求规模的惯性”,让其一度“过于乐观与激进”。 这位曾经地产界公认的“白武士”,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都奔走在引援、化债的路上,如今终于看到了曙光。 地产圈里,演绎了不少“角色转换”的故事。以前充当白武士,如今却自己身处逆境的例子,并不少见,车建新也是其中一位。 车建新的红星家具集团,曾成为金科最早的战略投资者。关系亦维持多年,甚至在黄红云深陷股权之争的时候,车建新拉了他一把,保证黄红云作为金科实控人的位置。 但世事难料,眼下,红星系连它在金科的股权,也被摆上货架,它同样沦为被收购的对象,这不免令人感叹。 地产江湖水深,所谓的战投,不过是利益衡量之后的抉择,一些人因为此前掷出了一笔投资,最终却把自己拉下水。 恒大2020年那场声势浩大的增资定投峰会,苏宁控股董事长张近东、正威国际董事局主席王文银、原山东高速董事长孙亮等大佬为其站台。但现在看来,张近东的苏宁集团财务问题暴露,王文银的正威集团也深陷舆论危机,而孙亮涉嫌受贿罪、贪污罪等已被逮捕。 今时不同往日,地产“白衣武士”难当。 从渡人到渡己 三年前,金科拉来新的战略投资者红星系,结束了与融创长达四年的股权之争。 在那之前,红星系已经把旗下部分商业项目变卖予金科,套现资金再入股金科。虽说是优势互补的合作,但实际上车建新是为了缓解红星系的资金问题,而黄红云则是为了保住金科实控人的地位。 随后于2021年、2022年,金科爆发了两次“易主”危机。车建新均前来“救场”,与黄红云结成联盟,保证黄红云在金科的实控人地位不受威胁。 红星系受困于过去多年的扩张、肆意投资,负债累累。自2021开始,已在不断甩卖资产,红星地产70%的股权卖给了远洋资本,红星美凯龙则卖身于建发股份。自身难保,连在金科的股权,也被摆上货架。 由于五矿信托与广东弘敏(红星系)的金融诉讼案件,上海金融法院将对广东弘敏所持有的金科股份4.81亿股进行处置,分为三笔拍卖,而黄红云的前妻陶虹遐也成功拍下其中的1.62亿股。 兜兜转转,金科还是脱离不开股权焦灼。只是这次,黄红云失去了好盟友车建新。据悉,此次股权拍卖后,红星系仅持有金科457.76万股,仅占总股本的0.0857%。 世事总是难料,曾经的白衣武士,如今同样沦为被收购的对象,不免感叹一番。但其实早有迹象表明,不断收并购、大手笔投资之下,埋下的隐患总会显现。 红星系支援金科之际,已有市场声音质疑其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实力。 其实融创收购彰泰之际,市场质疑声亦颇多。2021年,融创斥资近百亿接手彰泰所属目标公司100%权益,当时市场正处下行趋势,融创仍在大手笔砸钱。 融创对于广西市场的拓展欲望很强,孙宏斌当时还在表态,广西市场发展潜力巨大,彰泰与融创此次强强联手,将充分整合双方资源与优势。 但随之而来,楼市骤冷,销售不振,融创也开始紧缩投资,没有太多精力处理收并购事项。 而这项收购当中,融创不仅要花钱,还要承担彰泰的项目风险,某种程度上,也加速了融创流动性风险的出现。融创收购彰泰,则成为“并购王”融创发生流动性风险之后,最后一笔百亿收并购。 后续的融创,只有甩卖资产的份,以及不断推进的债务重组。如今融创与彰泰成了“难兄难弟”,都在努力走出泥潭。 往前翻,世茂与福晟这笔“世纪大并购”,也算是前车之鉴。三年前宣布合作的时候声势浩大,全国200多家主流媒体见证,许世坛反复强调,“这是一场不存在谁收购谁的交易,而是共赢为基础1+1>2。” 但合作多年,陷入一个又一个僵局。“世茂福晟”平台资产股权、债权问题难以缕清,合作项目进度也未有太多推进,甚至多次被维权。 世茂受到市场行情影响,之前收并购遗留的资金问题渐渐暴露,不可避免出现债务危机。眼下,世茂正走在化债的路上。 3月初消息显示,世茂建设拟将旗下的7只境内债券进行整体重组,而境外债,自去年披露初步重组方案之后尚未有定论。 另外,福晟也一直未能逃离债务问题,甚至连唯一的上市平台福晟国际,因业绩未能扭转准备出售予顺安国际。此次出售进程也受阻,双方书面协定仍在协商,通函多次延发。 福晟国际表示,预期最少有若干条件(当中若干条件不能被豁免)不能于2023年3月31日或之前达成。 被拉下水 地产江湖水深,所谓的“白衣武士”不过是利益衡量之后的抉择,商场上并无真正的朋友。本想着“互利”,最终却把自己拉下水的例子,也不少。 还记得恒大2020年那场声势浩大的增资定投峰会,其与1300亿战投中的863亿战投签订补充协议,战投同意转为普通股权长期持有。 当时,张近东、王文银、孙亮等大佬齐聚,纷纷为恒大站台,被调侃为“许家印庞大的朋友圈效应”。 像是王文银跟许家印交往甚多,他曾经还题了字送给许家印:许帝血脉,家国情怀,印象中国,卓尔不凡,越界成就,且行且远,伟岸人生,大器晚成。 回头看,恒大与这些所谓的“朋友”、“白衣武士”,没有“互利”成功。恒大自2021年爆雷,如今已是资不抵债的状态,正推进境外债务重组。 另一边,张近东的苏宁易购近年来多次陷入破产传闻。虽已被辟谣,但实际苏宁的负债高达上千亿元,偿债压力大。再加上主营业务盈利不理想,多元业务亏损居多,苏宁面临着极大的挑战。 而张近东于2017年参与恒大战投,砸下200亿的时候,以为是稳赚不赔的买卖。但恒大重组深深房失败,后续资金又出现问题,这笔投资明显无法收回。 甚至继续坚定为恒大站台的时候,苏宁集团财务问题初现端倪。2021年7月,江苏国资联合一众产业资本入驻苏宁,苏宁直接处于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状态。 王文银的正威集团当前也深陷舆论危机。包括旗下上市平台正威新材进军半导体无进展、正威集团宣传的3000万吨铜矿无处寻其踪影,甚至连王文银的学历也涉嫌造假。 市场质疑称,正威集团以铜加工为幌子,在全国四处投建产业园,实际上是为了拿商业配套用地。 王文银忙着应对传闻,而孙亮则忙着应对审查。孙亮曾为山东高速董事长,当时山东高速出手230亿支持恒大,就是由孙亮推进的。 不过,2022年8月,山东省纪委监委消息称,孙亮涉嫌严重违法和职务犯罪,正接受调查。今年2月,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、贪污罪、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对孙亮作出逮捕决定。 曾经高调援助恒大的孙亮,已经入狱。 张近东、王文银、孙亮等大佬纷纷身陷困局,多年后回想起来,大概也会为恒大这笔战投进行反思,后悔没有早点脱身。 新加坡丰隆集团旗下的城市发展有限公司(CDL)则很精明,在投资协信失败后,果断以1美元的价格出售所持协信远创的股权,并间接接管了较有价值的深圳科技园,声称“避免卷入协信可能旷日持久的破产重组”。 合作之初,CDL总裁郭益智曾表示,从十年前第一次认识吴迪总,到两年前开始讨论合作,一直到签约,都是因为双方缘分。 但正是这份缘分,让CDL于2020年巨亏19.17亿新元,折合人民币92.93亿元,成为58年以来最差的成绩单。 随之而来,协信远创再次深陷困境,双方产生分歧,互相推诿责任,融资、处置资产等进展缓慢。此外,CDL内部的郭氏家族意见也因为协信远创而决裂。 这场交易,双方都没获益太多。分开之后,协信远创已经于2021年申请破产重整,去年围绕着重整、资金、预算等财务重点工作进行铺排,而CDL的经营渐渐恢复,截至2022年6月30日,CDL税后净利润为11亿新元。 时代变了 换作以往,“白衣武士”挺身而出,救出险房企于水火之中,或许还能实现双赢,“白衣武士”规模扩大、业务拓展,出险房企获取资金、脱离困境。 比如中交集团入股绿城,成为绿城的最大股东,算是强强联合。中交为绿城提供融资便利,拓宽了融资渠道,而绿城为中交带来了优质产品基因,双方如今仍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。 这些年来,靠着央企背景,绿城一路平稳发展。2022年,绿城时隔6年重回行业销售TOP10,以2128亿的销售金额位列第八名。 而王健林当年甩卖万达文旅城和酒店予富力地产、融创,也被称为“双赢”的操作——富力拓展了酒店业务,融创开启文旅事业,而万达获得大笔资金。 实际上,甩卖资产的选择,确实让万达走上轻资产道路,因此顺利避开这两年的行业流动性风险。但接盘的融创、富力,则被收购的重资产拖累,陷入债务危机。 不管如何,仍有一方成功脱困,已然不易。 今时不同往日,行业现状大不如前,也有不少出险房企争取出让公司股权,引入投资者,过程曲折不说,结果有时还不尽如人意,双方都没落得好下场。 开发商之间“互救”并且脱困的案例,不多了。眼下,地产接盘侠大多为国央企背景,或者AMC机构,曾经果敢、胆大的民企“白衣武士”,包括融创、富力、世茂、旭辉等早已自顾不暇,纷纷陷入债务泥潭。 新一代的地产接盘侠,显得更加谨慎,大多也只在项目层面进行合作。相较于以财务投资的角色纾困出险房企,仅以项目层面合作能获得更多收益,挑选核心资产,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回来,还能隔离风险。 救企业与救项目之间,接盘侠往往选择救项目。往日地产“白衣武士”大手笔砸钱收并购的场景,已经很难重现。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